Discover每日一宝 | 听三毛讲文物
每日一宝 | 听三毛讲文物
Claim Ownership

每日一宝 | 听三毛讲文物

Author: 三毛游

Subscribed: 16Played: 183
Share

Description



1621 Episodes
Reverse
明郑和铸青铜钟,通高68厘米,钮高14厘米,口径49厘米,重77公斤。此钟呈褐绿色,覆釜形,葵口;钟钮为双龙柄,钟肩表面浮印十二组“云气如意纹”,腹中部以“云水波浪纹”为母题,铸有铭文、八卦、云雷等字纹;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,共五组,其中第二、四组各铸有“国泰民安”和“风调雨顺”铭文。铜钟下部的铭文为:“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,太监郑和、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,发心铸造铜钟一口,永远长生供养,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”。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唐代的鸳鸯莲瓣纹金碗是唐代金器,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,共两件。一件高5.5厘米,口径13.7厘米,足径6.8厘米,重392克;一件高5.6厘米,口径13.5厘米,足径6.8厘米,重391克。两碗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,每层十片,上下轮廓相合,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,上层主题是动物纹,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,两碗内壁分别墨书“九两半”、“九两三”。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。
下于茨酒壶(The Basse-Yutz Flagons),通高39.6厘米 ,为公元前4世纪的法国青铜酒壶,被视为最早和最重要的凯尔特人艺术品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。
镶嵌兽面纹牌饰,出土于甘肃临夏广河县城关镇温家坪齐家文化遗址。该器长14.6厘米,重104克。器身以青铜铸出主体框架,呈四角钝圆,略呈亚腰形,两侧各有对称环钮;其上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,制作精巧,历经3000余年而保存较好,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青铜器镶嵌工艺和绿松石加工技术。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。
下于茨酒壶,通高39.6厘米 ,为公元前4世纪的法国青铜酒壶,被视为最早和最重要的凯尔特人艺术品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。
西周鱼伯甗(yǎn),该甗高36厘米,口径23厘米,重5.3千克,在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国墓地一号墓乙室出土。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。
北宋天青釉葵瓣式盏托,瓷盏托为汝窑瓷器,高6.5厘米,直径17.0厘米,此盏托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法,托盘呈五瓣葵花形,花瓣重叠,釉面开片。北宋宫廷将此类盏托用作茶具,承托不同材质的茶碗。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。
天命尾垂釜,为南北朝时代文物,材料为铁质,主要用作饮茶器具,也就是茶釜。“天命釜”是对下野国(今枥木县)天命村所产茶釜的统称,又有“天明”、“天猫”等称呼,其最大的特征是体型敦实厚重,釜身无多余纹饰,有铭文“極楽律寺”。现在收藏在大阪市美术馆。
唐骑马女陶俑(Equestrienne),陶俑长56.2厘米,宽48.2厘米,高+39厘米,形象为一位圆脸丰满的女子骑马形态。现收藏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。
唐代的双凤上圆下方葵花镜,镜子是葵花形,最外圈圆刻有铭文,中间有一镜钮,镜钮两旁有一对凤,上方是圆形的八卦,下方是代表山川河流的方形,这面镜子的纹饰是八卦和天地的象征意象,表现中国古代的宇宙观。现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。
湿婆与雪山女神像(A stone figure of  Hara-Pārvatī),长184.2厘米、宽119.4厘米、厚32厘米,为印度文物。雕塑描绘的便是湿婆(Shiva)与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(Parvatī),其周围围绕着众多侍从,还有他的乘骑公牛南迪(Nandi)。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(Mount Kalashi,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)。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。
狮身人面像,为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的文物,源于卡纳克阿蒙神庙,材质为砂岩,长135.6厘米, 宽95厘米,高296 厘米。这座雕塑一般以成对面对面放置在神庙的育肥区、游行大道上或神庙内特定房间的入口处。现收藏于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。
圣德尼修道院长苏格的圣杯(Chalice of the Abbot Suger of Saint-Denis),为12世纪文物,通高18.4厘米,材质包括有黄金、玛瑙、珍珠、玻璃和玻璃等。现收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。
塞西亚的狮身鹫首金饰(Dress ornament),为公元5世纪的文物,应为装饰在衣服上,其图案为狮鹫(Griffin),狮鹫音译为格里芬,是希腊神话中一种带翼的狮身鹫头神兽,推测此金器源于北高加索、黑海北岸以及南西伯利亚地区(Northern Black Sea region, possibly from Maikop),充满了游牧民族特色,在太阳底下能够闪出耀眼的光芒,表现出佩戴者的地位。现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。
清金立佛像,该佛像通高88 厘米,为喇嘛教佛像,含金量较高且工艺精湛,为清宫遗物,推测为藏教首领进贡之物。这尊金立佛头戴花蔓宝冠,身披璎珞,左手施无畏印,手指轻拈莲花,花枝缠绕手臂肩头,右手下垂施与愿印,下身着裤,跣足立于莲花座上。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。
青釉虎子,为西晋时期文物,于1996年1月马鞍山东苑小区东吴墓出土。长22.4厘米,高17.4厘米,口径6厘米。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青瓷象嵌莲芦纹梅瓶,高33 厘米,为14世纪的高丽青瓷器,表面画有梅花,制作端庄规整,釉面多呈月白、灰青与密蜡黄的乳浊釉色,有的釉面有鱼磷纹开片。现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。
秦石鼓,石鼓又称陈仓石鼓,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,大秦帝国的“东方红”。被康有为誉为“中华第一古物”。627年发现于凤翔府陈仓境内的陈仓山(今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)。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。
西周嵌绿松石饕餮纹罍,通高10.7厘米,口径6.2厘米,底径7.5厘米。此器直口,圆肩,腹部微鼓,下部斜收,平底;器肩、腹四转角处与器腹四面中部均置扉棱;器表通体铸槽,内嵌绿松石,器肩部四面中心饰以浮雕式兽首,器腹部四面各以扉棱为轴线,饰饕餮纹。整器工艺精湛,色彩瑰丽,在商代青铜器中实属罕见。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虔诚态度的哈特谢普苏特雕像,高242厘米,宽74厘米,这座雕像别矗立在德伊尔·巴赫里哈特谢普苏特神庙上层露台的花岗岩门廊的一侧,哈特谢普苏特穿着国王的头巾、假胡子和申迪短裙,双手张开,放在方格呢裙的前面,这是一种虔诚的姿势,最早用于中王国法老森沃斯雷特三世的雕像。现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。
loading
Comments